抗震结构补强
抗震结构补强是指对目前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的措施,目的是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抗震结构补强方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适用于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
目的是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抗震结构补强方法
1、植筋加固法:该方法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以植入螺栓式锚筋;它是对工程中没有预埋钢筋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
2、碳纤维加固法:该方法采用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编织物,在常温下用环氧树脂胶预浸。沿受力方向或垂直于裂缝方向紧密粘贴在需要补强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增大结构的抗弯或抗剪能力,提高强度、抗裂性和结构的延性,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
3、粘钢加固法:该方法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粘接剂粘结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钢板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
4、增大截面法:该方法也被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技术,它是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用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裂性,也可用来修补裂缝等。
5、置换混凝土法:即对结构裂损、蜂窝麻面等缺陷混凝土进行修补、置换。此方法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抗震结构补强方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适用于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
抗震结构补强的材料
1、碳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施工方便、材料轻、无附加负荷的特点。
2、钢板:具有抗拉、抗压强度均较高,提高承载力大(20%~40%)、施工方便、不改变构件外形及使用空间的优点;同时它也具有不耐火、易腐蚀的缺点。
3、高强灌浆料:具有自流性好、速硬、高强、无收缩、微膨胀,无毒无害、不老化、自密性好、防锈的特点,但价格比普通水泥高出许多。
4、环氧树脂:常用于建筑防水、堵漏、裂缝修补等。对金属、非金属具有优良的粘结强度;稳定;耐腐蚀;憎水性;电绝缘等优势。
5、芳纶纤维: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施工便捷的特点,与形状变化混凝土结构的黏和性好,比较适合形状和断面不规则的结构补强。
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施工方便、材料轻、无附加负荷的特点